查看原文
其他

七夕:一曲《钗头凤》, “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”

文字整理:闲云 古诗词文欣赏 2021-07-31


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


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



    南宋绍兴十四年,也就是公元1144年的一个秋天的午后,应该是在60多岁的李清照,独自在“庭院深深”中思念她的爱人赵明诚,写下悲情的《声声慢》的时候,20岁的陆游在那个下午迎娶了唐琬为妻,他们的结合到底是开启了另一段幸福呢,还是开启了另一段痛苦呢?事实上,所有的痛苦之所以特别痛苦,都是因为当初的幸福都特别幸福。陆游和唐琬真的是郎才女貌、天作之合啊,真的是才子佳人、人间绝配啊。

比较传统的说法是认为唐琬是陆游的表妹,两个人两小无猜,自幼一起长大,大概小时候就经常玩过家家。唐琬不知道在游戏里做过多少回表哥的新娘,如今好梦成真,那真是叫如愿以偿啊,陆游又何尝不是呢?所以从过家家过到了成了家,这种水到渠成的爱,简直就是人世间最美的诗,所以这种感觉也让小夫妻俩沉浸其中,难以自拔。于是物极必反,就像《倚天屠龙记》里那个专门拆散人家美好爱情的灭绝师太一样,唐琬的婆婆、陆游的母亲,好吧,我们简称为陆母的那个老女人,以雷霆万钧之势出现在陆游和唐琬美满的夫妻生活中,并最终生生地拆散了这对人间的鸳鸯。

当然对于这个结局我们不禁要问,事实上我自己也经常会问这个问题,陆母干嘛非要拆散他们呢?要知道她可是唐琬的亲姑姑啊,她原本对唐琬这个儿媳是看得上眼的,所以她才会为儿子定下这门婚事,可婚后为什么对自己亲自选定的儿媳如此看不顺眼呢?要知道唐琬的性格,史书里记载是温婉、柔顺,就像她的名字一样,她并不像《孔雀东南飞》里面记载的刘兰芝一样,是个典型的女强人。按理她不会与陆母有什么生活中的矛盾,怎么就得罪了这位本来还蛮喜欢她的姑姑兼婆婆呢?

这就要宕开一笔说说中国古代婚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,那就是姑表亲、姨表亲这一种近亲结婚。《左传》里说“男女同姓,其生不蕃”,“蕃fán”是茂盛的意思,“不蕃”就是不茂盛了。也就是说,男女宗族同姓间结婚,后代繁衍是不会茂盛的。这多少意识到了近亲结婚的危害,于是儒家继承了这个说法,严禁同姓之间的近亲婚姻。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条件,这种认识还是有局限的,以为只要同姓间近亲不婚就完事大吉了,于是姑表之间、姨表之间,只要不同姓的近亲之间的婚姻就不违反礼教,反而觉得亲上加亲,可是事实真的很悲惨。很多人不知道像苏小妹的原型也就是苏洵的女儿苏八娘,她其实是苏轼的姐姐,她就是嫁给了自己的表哥程之才(程之才,字正辅,北宋眉州眉山(四川眉山市)人。他的曾祖父程仁霸,断案公允,待人宽恕。程之邵之兄。程之才的母亲是成国太夫人,他是程氏(苏轼母亲)之侄。因此程之才是苏轼的表兄,也是苏轼的姐夫。苏轼的姐姐八娘比苏轼大一岁,而程之才又比八娘大一岁,因此程之才大约生于1035年,他的卒年不详。),后来在夫家被虐待,结果抑郁而终,苏洵为此懊恼终生。《浮生六记》(《浮生六记》是清朝长洲人沈复(字三白,号梅逸)著于嘉庆十三年(1808年)的自传体散文。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《浮生六记》的残稿,只有四卷,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,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。“浮生”二字典出李白诗《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》中“夫天地者,万物之逆旅也;光阴者,百代之过客也。而浮生若梦,为欢几何?”。)里的芸娘嫁给自己的表哥沈复,后来在家庭生活中也是被公公婆婆虐待,非常不幸;像《红楼梦》里的薛宝钗或者林黛玉不论是谁嫁给宝玉,其实都是近亲结婚,连《霍元甲》里的赵倩男原本是要嫁给表哥龙海生的,也是姑表亲。

事实上,这种近亲结婚不仅会造成生育的恶果,也会导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复杂化。亲上加亲的一个后果是人与人的关系乱上加乱,其实人与人之间是要有一定距离的,亲戚和亲戚之间也是这样。你看,所谓“四世同堂”,同住在一个大宅门里的很少没矛盾的。最复杂的关系就是婆媳关系了,按道理婆媳之间若有姑姑姨妈这层关系应该好沟通一些,但在封建家长制的环境下,在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变态心理下,反而会使得以前的了解变成一种变本加厉的控制手段。所以 在这种环境下媳妇更难熬啊,你看苏小妹、唐琬、芸娘,历史上嫁给表哥的这几位有名的女子,其婚姻悲剧大多相同,都是自己的亲姑姑变成恶婆婆,所以我以为这其中多少还是有一些规律的。

当然说到唐琬和陆母的关系,我以为最关键的原因在于陆母的变态心理。历史上关于陆游休妻的原因通常有几种说法,最有名的一种是南宋刘克庄的《后村诗话》里记载说,“陆母恐其惰于学也,数遣妇。”也就是说陆母望子成龙,怕陆游沉浸在儿女情长的温柔乡里不能自拔、耽误学业,所以要让他把老婆休了。这实在有点莫名其妙,我们说小夫妻俩是热和一点,让他们保持距离,但没有必要把距离拉大到离婚啊。唐琬又不是河东悍妇,她可是一个贤惠的妻子,怎么可能因为自己影响丈夫的前程呢?另一种说法说陆母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,而唐琬偏偏才貌双全,让她看不下去。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,因为陆母本人也是书香门第,按这个逻辑推理,她自己早就应该被陆游他爹给休了。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儿媳过于优秀,而陆游又对唐琬言听计从,所以使陆母有了这种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的隐忧。其实,我们知道陆游是个少有的非常听话的大孝子,父母之命就是他头顶上的天,否则他也不会谨遵母命,把唐琬给休了,所以这种说法也不能成立。当然,陆游晚年曾经说过一个原因,就是唐琬不孕,一直没有为陆家生个儿子,但其实这个说法也不能成立,因为唐琬嫁给陆游之后一年多就被陆母休了,根本没给人家生儿子的时间啊,况且在那个时代要想传宗接代,男人可以娶偏房可以纳妾啊,没有必要一定要休掉原配夫人啊。李清照也没有生孩子啊,也没见赵明诚休了李清照嘛。

所以,我个人以为问题的症结不过就是陆游他妈的心理有问题,肯定是恋子情结很重,导致心理变态。这种事儿放在今天这社会不稀奇,有的做母亲的看见儿子媳妇过于亲密心中就不高兴,就好像是喝了山西老陈醋,直冒酸味,心的话儿子本来属于我的,当年吃尽辛苦,好不容易拉扯大,一转眼就被别的女人给骗走了。歌儿里不是唱,没妈的儿子像根草吗?这没有儿子的妈自然也难免怀着野草一样的心理啊,就像星火燎了荒原,野火一样的毁灭心理就变得难以压抑。所以看小两口恩爱甜蜜,我估计陆母心中不是滋味,出于嫉妒非得拆散他们不可。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我个人觉得,极有可能真正的原因就是陆母的私心作祟,宁愿让儿子不快乐,也绝不给儿媳幸福。可惜呀,那时候没有心理医生,否则陆游带他妈去医院挂个号,可能就能解救他和唐琬的美满婚姻啊。

就这样陆游和唐琬这对人间的绝配,在陆母的压力下,就只能跟爱情说再见了。陆游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,虽然苦苦哀求,但母命难违,最终无法挽回。他还曾经瞒着母亲,悄悄地另筑别院安置唐琬,一有机会就跟地下党一样去跟唐琬秘密约会。但是没多久,心理变态的陆母就察觉了两人私会之事,严令二人断绝来往,并立刻为陆游另娶了一位王氏女为妻,彻底切断了陆游和唐琬之间的幽幽情思。最可怜的是唐琬啊,她可能死也想不通,相爱会是一种罪。唐琬被迫离开陆游之后,倒迎来了生命的转机,她另嫁赵士程。赵士程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男人,而且是皇族后裔、门庭显赫。他这个人非常宽厚重情,对于曾经遭受过情感挫折的唐琬表现出同情与谅解,使唐琬饱受创伤的心灵渐渐得到平复。

而这一段时间陆游被母亲逼着准备应举,到27岁的时候,也就是唐琬离开陆游三年之后,陆游只身入京参加科举考试,以他扎实的学识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主考官的赏识,被荐为魁首,可第二名的呢,恰好是权相、奸相秦桧的孙子。秦桧呢,深感脸上无光,就在礼部会试的时候,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了,使得陆游在感情之外,在仕途上一开始就遭受了大风雨。

陆游礼部会试失利之后回到家乡,那一年春天,春雨绵绵中心中倍感凄凉。为了排遣愁绪,在一个春日的午后,他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。沈园是江南名园,今天你去绍兴的话,如果没去过沈园,你就不算去过绍兴。我年轻的时候去沈园,站在那小小的园中,想象近千年前陆游和唐琬在这小园中忽然相遇,那一霎那,时光和目光都会凝固了吧?本来他们各自都开始了新的生活,一切都波澜不惊,就像徐志摩的诗里说的那样,他们好像是偶然“相逢在黑夜的海上”,却最终“你有你的、我有我的,方向”。可此时不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,他们的命运终将紧紧地缠绕在一起。

当时唐琬是和赵士程正在沈园游春,而陆游则是孤身一人,这是陆游和唐琬离婚之后的第一次见面,所以虽有赵士程在旁,一时真情流露估计也是难免的。据说还是唐琬反应比较快,大大方方地把陆游介绍给赵士程,赵士程和陆游寒暄几句之后就带着唐琬离开了。陆游此时的心里一下非常难受,人家都说“恨不相逢未嫁时”,可他们明明相逢了,却又错过了。如今心爱的表妹嫁作他人妇,陆游只能深恨相逢已嫁时,所以陆游呆立原地,看着唐琬和赵士程的身影消失在沈园的树丛间,竟然无法挪动自己的目光和脚步。过了一会儿,有个丫鬟捧着酒肴过来赠与陆游。原来唐琬征得丈夫的同意,把他们夫妻游春的食物送些来给陆游。陆游端起送来的绍兴黄酒,泪一下子止不住地流下来,想起当初唐琬纤纤玉手为他把盏黄藤酒的情景,心中阵阵隐痛。于是他捧着唐琬送来的那杯酒,在沈园的墙壁上留下了这样一首《钗头凤》。“红酥手,黄縢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。东风恶,欢情薄。一怀愁绪,几年离索。错、错、错。春如旧,人空瘦,泪痕红浥鲛绡透。桃花落,闲池阁。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。莫、莫、莫!”留词之后,陆游将杯中酒一饮而尽,踉跄而去。

据说,在陆游留词之后的某一天,唐琬一个人来到沈园,找到了陆游留在墙壁上的那首《钗头凤》,流着泪把它读完,又流着泪在那首词后同样和了一首《钗头凤》。词曰:“世情薄,人情恶,雨送黄昏花易落。晓风干,泪痕残,欲笺心事,独倚斜栏。难!难!难!人成各,今非昨,病魂常似秋千索。角声寒,夜阑珊,怕人寻问,咽泪装欢。瞒!瞒!瞒!”唐琬在写完这首《钗头凤》之后,泪流满面,回到家一病不起,不到一年就香消玉殒,病逝了。

这样两首《钗头凤》成为这个词牌千古以来最有名的名作。当然从考证的角度来看,“钗头凤”的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的《撷芳词》改易而成的。因为《撷芳词》里面原有“都如梦, 何曾共,可怜孤似钗头凤”的句子,所以取名《钗头凤》。但陆游用《钗头凤》却是另有深意,一方面陆游和唐琬离异之后,“可怜孤似钗头凤”;另一方面他在和唐琬相爱的日子里,曾亲手为她在发髻鬓边插上过凤钗一枚,可如今前尘往事都如梦啊!所以是在陆游和唐琬之后,《钗头凤》词牌才被文人广泛采用,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。没有陆游和唐琬的深情,也就没有这样的美丽词牌。

这样两首《钗头凤》,让美丽的唐琬香消玉殒,也让深情的陆游从此背上了四十多年的情债。千言万语啊,都在错、错、错,难、难、难!



 

朗诵者介绍


卡夫卡,朗诵爱好者。深爱朗诵,并将朗诵融入自己的生活,渐悟其中的真、善、美,笃信朗诵是对文字作品的二次创作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,愿意在朗诵艺术的创新之路上走出别样的精彩!



图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
 


您看此文用   分  秒,转发只需1秒哦~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